产品中心

News information

推荐产品

Recommended products

当前位置: 信息分类 >> 健康知识

脏象




[月困]肌肉之突起部份,如上臂的肱二头肌,小腿的腓肠肌等。
[嗌]音益。即食管的上口。
[百骸]泛指人体所有的大小骨骼(原见《庄子齐物论》)。
[膀胱]六腑之一。又名“脬”,俗称尿脬。膀胱是贮存和排泄小便的器官,《内经》此喻为“州都之官”(州都义同洲渚,是水中可居住的地方 ,这里是形容膀胱为水液聚集之处),膀胱和肾相表里,其中的小便是气 化过程中的产物,与汗同为津液所化,所谓:“气化则能出焉”。“气化 ”就是化气行水的意思。膀胱有病就会出现小便异常和排尿困难。
[胞门]即子宫口。
[胞衣]即胎盘,胎盘有脐带(内有脐动脉,脐静脉)相连,胎儿由此摄取养料并 排除废料。
[腠理]指皮肤、肌肉和脏腑的纹理。 指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,又称“皮腠 ”。
[大肠]六腑之一,又称“回肠”(一说回肠还包括直肠、肛门)。其主要功能是 接受由小肠消化吸收后运送下来的化物,及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养料,使 之形成粪便,通过肛门排出体外,所以大肠又叫“传导之官”,主要是传 泻糟柏,为整个消化的最后阶段。大肠有病,可以影响大便的次数和性状。
[大节]指人体的大关节。 指手指与足趾的第一节。
[大肉]指臂腿肌肉。
[丹田]道家有称人身脐下三寸为丹田,认为这个部位是男子精室、女子胞宫所 在处。 气功意守部位名词。其部位有三:脐下的叫“下丹田”,心窝部 的名“中丹田”,两眉之间的称“上丹田”。
[胆]六腑之一。胆主要是贮存胆汁并输出胆汁以帮助消化,它不与外界直接相通 ,不直接参与传化水穀,和胃肠的功能有别,所以又把它列为“奇恒之腑” 。由于胆内贮存由肝分泌出来的胆汁(王叔和《脉经》指出:「肝之余气, 泄于胆,聚而成精」)此较洁净的,含有精气,故又称“精汁”,不同于肠 道和膀胱申的糟粕、排泄物,故有“中精之腑“,“中清之腑“之称。而胆 又和肝相表里,“肝主谋虑”,“胆主决断”,肝和胆这两方面的作用相配 合,说明胆和肝和部分中枢神经的功能有关。此外,胆和肝内寄“相火”( 是和心的“君火”相对而言),病理上容易产生“火”的症象。
[耳]肾气通於耳,肾气和调,耳就能发挥正常的听觉功能。年老肾气亏虚,往往 失聪。耳又是肾脏的外候,某些外耳的变化和肾有关。耳部有手太阳小肠经 、手少阳三焦经足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.足太阳膀胱等经脤循行於此(其 中胆、胃、三焦三经经脉均入耳中 )。
[肺]五脏之一。肺主要是主呼吸的,为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。肺呼出浊 气,吸入清气,清气又和饮食经消化后产生的“穀气”相结合而输佈,供养 人体脏腑器官各部分,并能统管全身之气。肺还有调节体液和通调水道的作 用,人体内水液运行,与肺气的作用有关。肺气宜清宜降(“肺主肃降”) ,如果肺经受邪或肺气失降,可以产生种种病症。同时,鼻是肺的门户(“ 肺开窍于鼻”),为气体出入的通道;肺又与肌表抵抗力关系密切(“肺主 皮毛”),肺气虚,往往影响肌表的抵抗力,体表受到风寒的侵袭,可以引 起肺的症状。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,就是协调和辅助心脏所主的血液运 行,可见心肺之间的密切关系。
[肺系]指喉头气管(《校注十四经发挥》)。 指肺与喉咙相联系部位(中国医学院主编《针灸学讲义》)。 肺的附属器官如气管、喉、鼻道 等连成了呼吸道,统称“肺系”。
[分理]指外连皮肤的腠理。 泛指肌肉的纹理。
[分肉]指肌肉,前人称肌肉外层为白肉,内层为赤肉,赤白相分,或谓肌肉间 界限分明,故名。 指皮内近骨之肉与骨相分者。 穴名,即阳辅穴,在 足外踝上四寸,辅骨前绝骨端三分,属足少阳胆经。
[肝]五脏之一。肝是贮藏血液的脏器,对周身血液的分佈能起调节的作用。肝性 如木,生疏泄条达(条达本是形容树木无拘束地生长,枝条畅达。联系到人 体,肝气条达,气血就此较舒畅,条达的前提须靠肝气的疏泄作用。肝的疏 泄,还有帮助脾胃消化和帮助脾气散精等作用)而忌抑郁,否则容易引起肝 气郁结的病症。“肝主谋虑”,说明肝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。肝联 系到情志则主“怒”,当受到精神刺激时,容易产生恼怒,头胀等症。肝还 主管筋的活动(所谓“肝主筋”),为“罢极之本”(使人能耐受疲劳)。 “肝开窍于目”,不少眼病须从肝论治。
[睾]即睾丸,又称“卵”或“阴卵”。
[膏肓]膏,心下之部;肓,心下膈上之部。膏肓主要指病位的深隐。古人认为 病位深隐,用药物、针灸都不能起多大作用。所谓“病入膏肓”,有“不 治之症”或“难治之症”的意思。 足太阳膀胱经穴名,在第四椎下,近 第五椎上两旁去脊各三寸处。
[膈]即横膈膜,由此分胸腹腔,为心肺与胃肠的分界。中医认为膈的作用可以遮 膈胃肠消化饮食所产生的浊气,不使浊气上熏心肺。通常膈随着呼吸而升降 运动,十二经脉中,有很多经脉是上下贯串膈膜的。
[孤腑]指三焦。六腑中惟独三焦不与五脏相配合,故名。
[孤脏]指脾脏。《素问玉机真脏论》:“脾脉者、土也,孤脏以灌四旁者也 。”意思是说脾土居中央,寄旺於四季。 指肾脏。如《素问.逆调论》 说:“肝,一阳也;心,二阳也;肾,孤脏也。一水不能胜二火。”这里 的“一水”是指肾水,一个肾水不能制胜肝、心二阳之火,有孤军作战的 意思,故名。
[骨]骨在人体主要起支架作用。骨内藏髓,髓为肾所藏的精气所化生,能滋养骨 骼,所以骨骼的生长和功能情况,取决于肾气的盛衰。同时牙齿是骨之余气 (所谓“齿为骨之余”,实即肾气的一部分)所生,故牙齿的生长和功能如 何,均和肾有关。
[骨度]骨骼长短和大小的度数,是古人测定人体周身部位和骨骼的长度、大小的 标准数值,并可作为测量人体部位(主要是穴位)的重要参考依据。
[广肠]指直肠。
[颃颡]颃,音航;颡,音嗓。为咽上上齶与鼻相通的部位,亦即软口盖的后部, 此处有足厥阴肝经通过。
[毫毛]皮肤上的细毛。 眉毛中的长毛。
[喉]喉腔内近气管上端处为喉。郑梅涧《重楼玉钥》指出:“喉者空虚,主气息 出入呼吸,为肺之系,乃肺气之通道也。”
[喉底]即咽后壁。
[喉关]喉关由扁桃体、“悬雍垂”和“舌根”所组成。喉关以内(如咽后壁、会 厌等)为“关内”,喉关以外(如上齶、面颊内侧和齿龈等)为“关外” 。
[喉核]即扁桃体,位於喉腔内咽前柱(舌齶弓)和咽后柱(咽齶弓)之间,左右 各一。
[喉咙]泛指喉腔。 与喉同义,《灵枢.忧恚无言篇》说:“喉咙者,气之所 以上下者也。”说明它在喉腔内、气管上的部位,是呼吸的要道。
[肓膜] 指心下膈上部位之脂膜。 指肠外之脂膜(肠系膜)。
[会厌]又称“吸门”,覆於气管上口,发声则开(《灵枢.忧恚无言篇》称之为 “声音之户也”,咽食则闭。
[肌]与肉同义。 指体表连於皮肤(包括皮下组织)的肌肉。
[肌腠]指肌肉的纹理,相当於肌肉的组织间隙,又名“肉腠”或“分理”。 泛指肌表腠理。
[筋膜]肌肉之肌腱部份,附於骨节者为“筋”,包於肌腱外的叫筋膜。筋和筋膜 的生理功能是由肝主持的,并由肝血供给养料,故有“肝主筋”之说。
[筋之府]指膝部。筋是主管关节屈伸的,膝是大关节之一,膝部周围有不少强固 的肌腱(筋)附着,膝外侧下的“阳陵泉”(穴名)又有“筋会”之称 ,故名(见《素问.脉要精微论》)。
[茎]指阴茎,《内经》所谓“茎中痛”,即指阴茎中的疼痛。
[茎垂]即阴茎和睾丸的合称。
[精明之府]指头部。五脏六腑的精气(或精华)皆上会於头面部,其中尤以人的 眼睛,其外观的神态及光华,最能反映脏腑的机能状况,故名(见《 素问.脉要精微论》)。
[九窍]眼二、耳二、鼻孔二、口、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。 眼二、耳二、鼻孔 二、口、舌、喉。(见《难经.三十七难》)。
[九脏]指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,合称“九脏”(见《素 问 三部九候论》)。
[空窍]指人体与外界相通达的孔窍,包括九窍在内。
[口、唇、齿、龈、舌]口,饮食从口而入,言语从口而出,“脾气通於口”,脾 的功能调和,则食能知味。口外有唇,又称“飞门”,由 於脾气“散精”的作用,加上脾能统摄血液,把“营气” 输布於全身,口唇色泽鲜明与否,可以反映出脾的功能。 唇内有齿,牙齿又称“户门”,其生长情况和坚固与否和 肾有关,因为“肾主骨”,“齿为骨之余”,牙齿的作用 主要是嚼碎、嚼烂食物,使之有利於消化。而唇、齿在发 音、讲话中,也起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。包住牙根的肉叫 龈,即齿龈,足阳明胃经人於齿龈,看些齿和龈的病症可 以互为影响。舌在口腔内有很重要的作用,既能辨别五味 ,帮助把咀嚼过的饮食运送到咽喉部,又是“音声之机” ,舌在口腔内的转动对发音、讲话起重要的作用。同时观 察舌的变化(包括舌体、舌苔等方面)有助於了解疾病的 情况,是望诊中的重要组成成分。
[六腑]六腑包括: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三焦。腑一般是指腹腔中那些中 空有腔的器官,具有出纳转输,传化水穀的功能,所谓“传化物而不藏” 。中西医论述六腑的功能,大体上还是一致的,但也有些不同之处,例如 三焦是中医脏腑学说所独有的;又如中医所说的六腑,联系到脏腑学说和 经络学说,其功能就可能和解剖学上同名的腑不完全相同,以胆为例,胆 附于肝叶之下,是贮藏胆汁的,它和其他腑之传化水穀、糟粕的功能有明 显的不同。胆和肝相表里,“肝主谋虑”,“胆主决断”,说明肝、胆都 和中枢神经的活动有关,而胆和肝在病理上又都易产生一些“火”的症候 ,这些说明和现代解剖学上所说的胆还是有区别的。腑和脏的配合(称“ 互为表里”,腑为表,脏为里)是:胆合肝、胃合脾、大肠合肺、小肠合 心、膀胱合肾、三焦合心包络。
[六脏]通常是指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、心包络。 《难经.三十六难》将五脏 中的肾分为左右两脏“左者为肾,右者为命门”,称之为“六脏”(即心 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、命门 )。
[脉]指脉管。脉管与心相连,是血液运行的通道。它和心脏以及其它脏腑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输送营养和气血循环的联系。
[脉度]经脉长短的度数,也就是古人测定人体经脉长度的一种数据记录。
[苗窍]指鼻为肺窍,目为肝窍,口唇为脾窍,舌为心窍,耳为肾窍。
[命门]有生命之门的含义,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的要素,命门学说是 脏腑学说的组成部份。在五脏中大都是单一的脏器,只是肾是两枚,古代 医学家多推崇《难经》“左者为肾,右者为命门“的说法。但宾际上两肾 从外形到组织结构均无差异,故虞搏《医学正传》反对这种说法,认为不 可独指右肾为命门,主张两肾“总号为命门“。有的根据命门穴在十四椎 下陷中的部位,认为命门是在两肾之间,具体体现为“肾间动气”(指两 肾间所产生的人体动力来源。),也就是命门之火。因为肾为“水脏”, 这是水中之火,乃先天之真气,此气自下而上,与后天的胃气相接,由此 而生生不息。命门的作用,概括而言: 命门为元气的根本,是人体产生 热能的发源地; 能帮助三焦的气化; 命门之火有煖脾胃,帮助饮食消 化的作用; 和人体的性机能和生殖系统密切相关,命门之火(属相火) 不足或偏亢,均可产生病态; 有纳气作用,与呼吸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。据中国某一医学院脏象专题研究会有关肾的研皖,发现六种不同的疾病 ,凡辩证为肾阳虚者,均有尿 17 [羊巠](按:这是一个字)皮质类固醇 值低下的现象,在採用ATCH二日静脉滴注试验后,发现肾阳虚病人半 数为延迟反应,提示肾阳虚病人有垂体 -- 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低下。 以此假定再试用于临床,在虽无明显肾虚症状的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低下 及长期用激素不易撤药的哮喘患者(这类患者已知有垂体 -- 肾上腺皮质 系统兴奋性低下,试用前停用激素)的二种疾病例证中,採用补肾治疗, 获得显着疗效,说明这一假定得到了实践的初步验证。
[牡脏]五脏中之属於阳者为牡脏。心有“君火”,肝有“相火”均属阳,故称心 、肝二脏为牡脏(见《灵枢.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》)。
[目]五脏的精气上注於目,才能使目光有神,充分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。《素问 .五脏生成篇》说:「肝受血而能视。」《素问.金匮真言论》又说:「开 窍於目,藏精於肝。」说明眼的生理功能和五脏的精气、肝血的调节有密切 的关系。
[目系]是眼球内连於脑的脉胳,有手少阴心经联系於此。
[募原(膜原)]《素问、举痛论》说:“寒气客于肠胃之间,膜原之下,.... ”王冰注“膜,谓膈间之膜;原,谓鬲肓之原”。这是指胸膜与 膈肌之间部位。 吴又可《瘟疫论》指出:“邪自口鼻而入,则 其所客,内不在脏腑,外不在经络,舍于伏膂之内,去表不远, 附近於胃,乃表里之分界,是为半表半里。....凡邪在经为表, 在胃为里,今邪在募原着,正当经、胃交关之所,故为半表半里 ”。景日[日诊](按:左边为「日」,右边为「诊」去「言」字旁)《嵩崖尊生书》认为:“原者,广野之意;在脏腑之外,与 胃相近....” 。
[脑]《灵枢.经脉篇》说:“人始生, 先成精,精成而脑髓生.... ”可见脑的产生和肾有密切关系,因为肾是藏精之脏,精(包括先天的肾精和后天水谷 化生的精气)又能生髓,髓汇集于颅腔内形成了脑,故脑又称为“髓海”。 脑是主管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的,它既然是由肾精产生的,那么肾精 充实,不仅肢体轻劲有力,更重要的是,脑的功能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。脑 的一些功能和心、肝、肾等脏腑相联系,说明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,同时也 说明了脑的疾患为什么在治疗上要从心、肾等脏看手的原因。
[女子胞]又称“胞宫”、“胞脏”或“子脏”,通常认为就是子宫。然而从女子胞的实际功能来说,是概括整个内生殖器(包括子宫,卵巢和输卵管)的。其主要功能是通调月经和孕育胎儿。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五脏中的 肾、肝、心、脾,经络中的沖、任二脉密切相关。如女子不同年龄月经 的变化就和肾气的盛衰直接有关。肝是藏血之脏,心主血液运行,脾是 统摄血液的;沖脉有“血海”之称,任脉则主胞胎,二脉流通,月经能按时来潮,而且容易受孕。但沖、任二脉正常功能的发挥,又是取决于 肾的。故肾精和肾气的充旺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。
[皮毛]乃体表皮肤和附於皮肤上的毫毛的合称。“肺生皮毛”,皮毛润泽是肺气功能和调的一种表现。皮毛和汗腺具有调节呼吸作用,皮毛受风寒等外邪侵袭,也容易内合于肺,产生一些呼吸系统的病症。
[脾]五脏之一。主要具有消化系统的一些功能,所谓“脾主运化”。人体生命活 动的维持主要靠营养,脾能消化饮食,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到全身,所以说脾 是“后天之本”。脾又能统摄周身血液,调节血液循环,使之正常运行。临 床上消化机能的失调或一些慢性出血病症,常和脾病有关。脾气主升,能把 饮食中的精气,津液上输于肺,然后再输佈于其他脏腑以化生气血。通常所 说脾有益气作用的“气”,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,而这种益气作用的产生,则有赖于脾能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。脾能运化水湿,喜燥恶湿,说明脾和水液的代谢有关,脾虚水湿就客易停聚而产生一些病症。同时,脾还和四肢、肌肉等有关,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,四肢活动有力,肌肉丰满壮实,否则在这些方面也可以显示出病态。
[牝脏]五脏中之属於阴者为牝脏,乃指脾、肺、肾三脏而言(见《灵枢.顺气一 日分为四时篇》)。
[七沖门]是指整个消化系统中七个冲要之门,即“飞门”(唇)、“户门”(齿 )、“吸门”(会厌)、“贲门”(胃的上口)、“幽门”(胃的下口 )、“阑门”(大小肠交界处)、“魄门”(肛门),合称七冲门(见 《难经、四十四难》)。
[七窍]指头面部七个孔窍,眼二、耳二、鼻孔二、口。五脏的精气通於七窍,五 脏有病,可以从七窍的变化中得到一些诊断印象。
[奇恆之腑]包括:“脑”,“髓”,“骨”,“脉”,“胆”,“女子胞”(即 子宫)。奇恆有异乎寻常的意思。奇恆之腑形体类似腑,作用又类似 脏(因为有贮存精气的作用),似脏非脏,似腑非腑,在人体中与一 般脏腑的作用有所不同。奇恆之腑一般在人体比较深隐一些的部位, 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其特点是基本上不和其他脏腑相配偶,又不 贮藏浊物,其中只有胆是和肝相配合的.但胆汁清净不浊,所以也列 入奇恆之腑。不过奇恆之腑也不是孤立的,比如脑和肾、心、肝的作 用彼此协调联系,髓和骨的生长,有赖于肾所藏精气的充养;脉和心 直接有关(心主血脉);子宫赖肾气而生长发育,女子行经、养胎等 又需要血的供给,故子宫和心、肾等脏也有关。
[气海] 部位名称,有上下之分,膻中为上气海,是宗气会积之所;脐下“丹田 ”为下气海,是男女精气会聚之处。 经穴名,在脐下一寸五分处,属任 脉。
[肉分]指肌肉的纹理而言。股肱间肌肉界限分明,叫“大分”;肌肉之间的纹理 叫“小分”,故名。
三焦]六腑之一。分“上焦”,“中焦”和“下焦”。从部位而言,上焦一般是 指胸膈以上部位,包括心、肺在内;中焦指膈下、脐部以上部位,包括脾 、胃等脏腑:下焦指脐以下部位,包括肾、膀胱、小肠、大肠(从病理生 理的角度,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,故下焦往往肝、肾并提)。从功能而言 ,《灵枢.营卫生会篇》指出“上焦如雾“(主要指心肺的输佈作用), “中焦如沤”(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),“下焦如渎”(指肾与膀胱的 排尿作用,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),这些功能实际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 能的综合,故三焦的功能,概括而言是受纳水谷,消化饮食,化生气血精 微物质,输送营养,排泄废料。三焦的“焦”字,有“热”的含义,这种 热来源于命门之火,是通周气化的作用来体现的。至于三焦的实体是一个 争论未决的问题。《灵枢.营卫生会篇》说:「上焦出于胃上囗,并咽以 上,贯膈而佈胸中。.... 中焦亦并胃中,出上焦之后,.... 下焦者,别 回肠,注于膀胱而渗入焉。”《难经》认为三焦是“有名而无形”、张介 宾《类经附翼》记载:「.... 及至徐遁、陈无择始创言三焦之形, 云“ 有脂膜如掌大, 正与膀胱相对, 有二白脉自中出,夹脊而上,贯于脑, .... ”张氏本人则认为:「三焦为脏腑之外卫”,“所谓焦者, 象火类 也,色赤属阳之谓也。今夫人之一身,外自皮毛,内自脏腑,无巨无名, 无细无目,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,状若大囊者,果何物耶?且其看内一 层,形色最赤,象如六合,总护诸阳,是非三焦而何?」虞搏《医学正传 》认为:「三焦者指腔子而言, .... 总名三焦, .... 其体有脂膜在腔 子之内,包罗乎五脏六腑之外也。」王清任《医林改错》以为“网油”即 是三焦。唐容川《血证论》谓:「三焦,古作[月焦](按:这是一个字) ,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。」以上是古代医家的一些主要论点,但 都不能全面地解释三焦在人体的气化综合功能,录出以备参考。
[上窍]指头面部的孔窍。
[舌本]即舌根,有足太阴脾经连於舌本,散於舌下。
[神脏]神脏是指藏五脏之神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,所谓心藏神,肝藏魂,脾藏 意,肺藏魄,肾藏志。五脏既为神气所居,故名(见《素问.三部九候论 》)。
[肾]五脏之一。“肾为先天之本”,是藏精之脏.肾所藏的精,不仅藏本脏之精 (即男女媾精的精气,为“先天之精”),还藏五脏六腑水穀所化生的精气 (为“后天之精”),能滋养脏腑和肢体各部组织。肾所藏的精,来源于饮 食的不断的补充,是维持人体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。 肾精并能滋养骨和髓,《灵枢.海论》说:「脑为髓之海。」故肾直接和脑 、髓、骨的生长,发育和功能情况有关,肾精足,人体自然就会显得精力充 沛。牙齿的健康和头发的生长、脱落和光泽,也和肾气的是否充实有关。肾 有“纳气”的功能,因此和呼吸系统也有密切关系。有些腰部症状也和肾有 关(因为肾在后腰部位,所谓“腰为肾之府”),肾在上“开窍于耳”,肾 气调和,听觉就会灵敏一些;在下“开窍于二阴”(前阴指尿道或说包括精 窍,后阴指肛门)。可见耳的生理病理和某些大小便异常须从肾的方面进行 分析。肾主水,水液下行于肾,其浊液经肾的气化,由膀胱排出体外,浊中 之清者,由肾保存于体内,故肾为体液平衡调节的重要脏器。肾有两枚,《 难经.三十六难》认为左侧为肾,右侧为命门。肾主阴,属水;命门主阳, 属火。故肾又有“水火之脏”之称。通常所说的“真阴”就是指的肾水;“ 真阳”就是指的肾阳,或称“命门之火”。
[肾之府]指腰部,故“腰为肾之府”。临床上腰酸痛属於虚症者,大多由於肾虚 (见《素问.脉要精微论》)。
[十二节]指四肢的大关节,包括上肢的肩、肘、腕和下肢的股、膝踝关节。
[十二脏]是脏腑的合称,又称“十二官”。包括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、心包络、 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(见《素问 灵兰秘典论》)。
[四海]指“髓海”(脑)、“血海”(冲脉)、“气海”(膻中)、“水谷之海 ”(胃)(见《灵枢.海论》)。
[髓]髓,主要是指脊髓,也包括骨腔内的髓质,由肾所藏的精气变化产生的。也 就是说,肾能生髓,脊柱中的髓又与脑相通,故临床上髓、脑、骨的病症, 往往从肾论治。
[髓之府]指骨,骨内藏髓,故名(见《素问.脉要精微论》)。
[廷孔]指女子尿道口,有督脉联系于此。
[胃]六腑之一。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(即消化饮食),由于胃受衲饮食,故又有 “水谷之海”,“五谷之腑”或“太仓”之称。胃和脾相表里,它们的分工 是:胃主受纳并消化饮食,脾主运化饮食精微,故脾和胃往往相提并论。胃的功能一般称为“胃气”。胃须将经过初步消化的饮食送到小肠;故胃气以 下降为顺,如果胃气不降,就会严重影响胃的功能产生种种病症。前人认为 :“纳榖者昌,绝榖者亡;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”,把胃的功能看得十分重要。胃的内腔昨“胃烷”,胃腔中部叫“中烷”,胃的上口叫“上烷” ,下囗叫“下烷”。
[五官]指五脏与之相连的感受器,即鼻、眼、口唇、舌和耳,所谓“鼻者肺之 官也,目者肝之官也,口唇者脾之官也,舌者心之官也,耳者肾之官也” (《灵枢五阅五使篇》)。 从诊断意义上来说,根据肝主青色,心主赤色,脾主黄色,肾主黑色,肺主白色的理论,认为五脏有病,望诊可见 病色,同时会有相应的症候显露出来。如肺病常见鼻翼煽动;肝病者目发 青;脾病者口唇发黄;心病者舌卷短,颧部发红;肾病者眼眶暗黑,或颧 ,颜面部均现暗青黑色。又如《灵枢.五色篇》:“青黑为痛,黄赤为热 ,白为寒,是谓五官。”这里“五官”的含义,就是从诊所意义上说的。
[五脏]五脏包括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。脏一般是指胸腹腔中那些内部组织充实 ,并有贮存和分泌、制造精气功能的脏器(所谓“藏精气而不泻”)。我 国医学对五脏的认识,有的是指实质脏器,有的主要的是指脏器的功能活 动和病理变化的种种反映,因此和现代医学同名的脏器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。例如脾,相当于消化系统的部份功能,还包括部分代谢功能以及和血液 系统有关的功能等等。又如心,既指心脏实体和有关循环系统方面的生理 功能,又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活动(如精神、思维等)以及其他方面 的功能。我国医学重视内脏的生理作用,并重视内脏的病理变化的反映, 以及内脏之间与形体各组织之间的联系。为了和六腑相配合,五脏加上心 包络,就是所谓的“六脏”。脏和腑的配合(又称“互为表里”腑为表, 脏为里)是:心合小肠,脾合胃,肝合胆,肺合大肠,肾合膀胱,心包络 合三焦。
[五中]指五脏(见《素问阴阳类论》)。
[下极]指肛门,在消化道的最下端,故名。 指会阴。参见该条。 面部望诊 部位,在左、右侧目内眥的中间,古人认为望诊可以作为诊察心病时的参考。
[下窍]指前阴尿道(一说包括精窍)与后阴肛门。
[小肠]六腑之一。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,进一步消化,把饮食中那些精华养料吸收后,通过脾的运化,滋养全身,并将消化后糟粕样的化 物传送到大肠,而其中的水液则通过其他脏腑的作用而渗入膀胱,故小肠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很重要的分清别浊的作用。饮食的精华和糟粕,主要 通过小肠的消化作用来加以分别。另外,小肠经和心经相表里,心经有热 可以移到小肠,出现小便短赤等症候。
[小心]语出《素问刺禁论》:“七节之旁,中有小心。”历代注家、医家对此 看法不一。 指心包络。马莳注云:“自五椎(心俞)之下可推之,则包 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....盖心....为大心,包络....为小心也。” 指命门。吴鹤皋注云:“下部之第七节也(指从尾椎向上数的第七椎),其傍 乃两肾所系,左为肾,右为命门,命门相火代君行事,故日小心。” 膈俞穴。张志聪注云:“七节之旁,膈俞之间也,中有小心者,谓心气之出于其间,极微极细。”
[心]五脏之一,是五脏中最重要的一个脏器,即所谓“君主之官”(可以体会为 “首要之脏”)。“心主血脉”,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。但从生理 病理的角度来看,更多的还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活动,所谓“心藏神” 的神,是指人体高级中枢神经的机能活动,认为这些机能活动由心主管和体 现。心和出汗也有密切的关系,所谓“汗为心液”,临床上有些自汗或盗汗 的病症须从心论治,显示植物神经系统某些功能紊乱和心也有关系。此外, “心开窍于舌”,“舌为心之苗”,说明心的病症兴舌的变化有较为密切的关系。
[心包络]简称“心包”,是心脏的外膜,附有络脉,是通行气血的道路。心包和心都和中枢神经的活动有关,如果外邪侵犯心脏,首先是心包受到影响 ,如临床上急性传染病等因高热引起的神昏谵语,发狂,称之为“热入 心包“,在治疗上就是以“清心”为主,说明心包和心从辨证的角度来 看是一致的,只不过反映病情的浅、深、轻、重程度的不同而已。
[形]指形体。一些显露於外的,医生能够诊察到的形体变化,可以作为诊断和治 疗时的参考。
[形脏]形脏是指藏有形之物(实物)的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膀胱四个脏腑(见《素问三部九候论》)。
[胸中之府]指背部。这里的“胸中”是指五脏,背部有五脏的腧穴,故名(见《 素问脉要精微论》)。
[玄府]同“元府”,指体表的汗毛孔,又名“气门”(汗从肺气而宣发,故名)或“鬼们”(鬼,古通魄,肺藏魄,肺气通於皮毛,汗从皮肤而出,名魄汗,汗毛孔则名鬼门)。
[悬雍垂]又称“悬雍”、“帝丁”、“帝钟”,即张口时软齶后向下后方倾斜, 后缘游离,正中有一向下的突起部,俗称“小舌头”。
[血海] 指冲脉,以其为十二经脉所汇聚的地方,故名。 指肝脏,因肝有贮藏 和调节血液的功能。 经穴名。在膝盖骨内缘上二寸五分处,属足太阴脾 经。
[血室] 子宫。 指肝脏。 指冲脉。参见“热入血室”条。
[血之府]指血脉。血聚於经脉之中,故名。
[咽]指口腔、鼻腔之后,食管以上的空腔处。郑梅涧《重楼玉钥》指出:“咽( 音烟)者,咽(音验)也,主通利水穀,为胃之系,乃胃气之通道也。”人在咽食时,食物经咽下入食管。
[咽喉]指舌根后喉腔最宽处,是口腔与气管、食管之间的通道,全身有许多经脉循行或贯串於此。
[咽门]在喉腔内,为咽入之门,饮食通周咽门下入食管。
[阳事]指男子性生活或性机能。
[阳脏]指患者为阳盛的体质,通常用药以清滋为宜。 与牡脏同义。
[阴筋]指睾丸系带。
[阴器]指外生殖器,为足厥阴肝经经过之处,而其功能和发育情况,又和肾气的 盛衰有关,因此,男女外生殖器的一些病症,常从肝肾论治。
[阴脏]指患者为阴盛的体质,通常用药以刚燥为宜。 与牝脏同义。
[元神之府]语出(本草纲目)。指脑。元,有为首的意思;元神即指人体的高级 中枢神经机能活动。府,指所在处。“元神之府”,说明脑是主管高 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的。
[真牙]即智齿。《素问.上古天真论》:“(女子)三七,肾气平均,故真牙生 而长极。”又“(男子)三八,肾气平均,筋骨劲强,故真牙生而长极。”即是说女子二十一岁、男子二十四岁左右,肾气发育已达到了成年人的程度,故智齿生长,牙齿也完全长齐了。
[诸阳之会]指头部。人体十二经脉中,手三阳的经脉是从手走向头部,足三阳的经脉是从头走向足部,所以说头为“诸阳之会”。
[宗筋]三阴三阳的经筋(经筋是指十二正经和十二经别之外的又一循行系统, 其特点是循行于体表,起于四肢末端的指爪,上行于四肢的腕、肘、腋和 踝、膝、股之间,回环曲折,联贯于肌肉之间,上行于颈项,终结于头面 )会合于前阴部,称宗筋。 指男子生殖器。
[宗筋之会]指若干肌腱的集合处,亦即经络循行中阴经、阳经会合於富有肌腱 的大关节部位,如髋、膝关节。 指男子生殖器。
[宗脉]宗,有“总”的含义。宗脉有两种解释: 泛指许多经脉的集合处,如《 灵枢口间篇》说:“目者,宗脉之所聚也。”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宗脉 上注于目才能使眼睛很好地发挥其功能。 指肺经大的经脉。如张志聪《灵枢经集注》说:“夫肺朝百脉,宗脉者,百脉所宗,肺所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