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
News information

推荐产品

Recommended products

当前位置: 信息分类 >> 健康知识

论“五脏六腑”之由来




“五脏六脏”一词,并非来源于《内经》,而是由来已久。众所周知,《洪范》言于行,《周易》道阴阳,故有阴阳出自《周易》,五行源于《洪范》之说。
《洪范》,是五行学说史上一篇划时代的著作,其中未见有阴阳观念。表明当时阴阳、五行尚未合流。《洪范》之成为划时代意义,主要在于它第一次系统表述了以“顺五行”为核心的治理天下之大法,而将整个世界纳入五行系统之中。故《洪范》九畴,首列五行,其于五行之序说:“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”《春秋繁露五行对》说:“土者,五行之主也”,“五行莫贵于土。”所以五行学说极为重视“五”。
《周易》长期被目为“道阴阳”之书,实际上,《周易》的卦辞、爻辞中均无阴阳词句,可见《周易》原本并无阴阳观念,而系统解说《周易》的最早文献,目前只能见到《易传》七种十篇。这十篇称作“十翼”,十翼以阴阳观念解说《周易》,这实际是《易传》将《周易》纳入了阴阳思想体系,《周易》反倒成了一部道阴阳的书。而《易经》是一部变易之书,其变易表现在卦变,而卦变又根于六爻之变,说明“六”在《易经》中是个神奇的字,以阴阳之变在于“六”也。
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,原本是互不相关的,由于《易传系辞》中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这个学术问题,阴阳与五行两种学说因学术上的需要,均自乱家法,相互渗透融合了。由于“一阴”之“阴”,指阴爻(--)、两地;“一阳”之“阳”,指阳爻(—)、参天。所以,一阴 [(--)二 ]、一阳 [(—)三]合而为五,这个“五”就成了道的象数。五,《说文》:“五行也,从=,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。”“二”象天地,天阳下降,地阴上升,天地交泰生万物而化五行。说明阴阳化五行,五行衍生万物也。进一步说明五行也蕴含着阴阳消息,看来,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,正如张介宾所说:“五行即阴阳之质,阴阳即五行之气,气非质不立,质非气不行,行也者,所以行阴阳之气也”(《类经图翼五行生成解》)。由于两派融合,就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。
五行,只有五个数,“土”为五行之主,与人体生命科学的关系,主要在于与脏腑的关系:“五曰土,土属阴,脏亦属阴,故主“五脏五腑”之说。(《灵枢本输》有五脏合五腑之说)。而《周易》论阴阳,脏腑之数取成数,“六”为成数二四六八十之主,自然以“六脏六腑”立论。由于政治上的原因,周时以“心属土”,土为万物之尊,所以“一国之君犹一体之心也。”而五曰土,显然当时“五”的威力极大,谁要是否认了“五”,就是否认了“土”,就是否认了“心”,就是否认了“一国之君 ”,因此,为了不触怒朝廷,阴阳五行学说取“五脏六腑”为脏腑之数,此“五脏六腑之所由来也。从“五脏六腑”一词可以看出,是“五行”与“阴阳”相互渗透过渡时期的产物。